终日锁筠笼,回头惜翠茸。
谁知声㗲㗲,亦自意重重。
夜宿烟生浦,朝鸣日上峰。
故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
形式:五言律诗押[冬]韵翻译
整天被竹笼囚禁,回头却怜惜那翠绿的羽毛。谁知道它叫声沙哑,内心也充满深深的忧虑。夜晚栖息在烟雾笼罩的水边,早晨在太阳升起的山峰上啼鸣。旧巢已不再值得留恋,凶猛的鹰隼又怎能容许我安身。注释
终日:整天。锁:囚禁。筠笼:竹笼。翠茸:翠绿的羽毛。谁知:谁知道。声㗲㗲:叫声沙哑。意重重:内心忧虑重重。夜宿:夜晚栖息。烟生浦:烟雾笼罩的水边。朝鸣:早晨啼鸣。日上峰:太阳升起的山峰。故巢:旧巢。何足恋:不值得留恋。鹰隼:凶猛的鹰隼。容:容许。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特有的意境与情怀。
"终日锁筠笼,回头惜翠茸。"这两句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锁筠笼"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翠茸"则是对青春和美好的拟人化描述。
"谁知声㗲㗲,亦自意重重。"这两句诗强调了内心世界的声音,即使是微小的声音,也能在诗人的心中引起巨大的回响,显示出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感悟。
"夜宿烟生浦,朝鸣日上峰。"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为伍的生活状态,"夜宿"和"朝鸣"分别勾勒出静谧的夜晚和清新的早晨,而"烟生浦"和"日上峰"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
"故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居所的留恋,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故巢"指的是过去的住所,而"鹰隼"则是比喻着现实世界的残酷和无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情感的深刻体悟。诗中的意境开阔而又充满哲理,是苏轼擅长的山水田园诗风格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