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形式:七言律诗押[麻]韵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绘雪后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诗篇。
“城头初日始翻鸦”表明早晨初升的太阳刚好照到城头,乌鸦开始在光线中扑腾跳跃,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陌上晴泥已没车”则描绘了一幅雪后道路干净,车轮都被积雪覆盖的景象。
“冻合玉楼寒起粟”形容的是雪后的建筑物表面结了冰,像是用玉石建成的一样冷峻和美丽。“光摇银海眩生花”则是对雪后阳光照耀下,闪烁如同银色的波涛中产生的迷人景致的描写。
“遗蝗入地应千尺”可能是在说冬天的蚂蚱躲藏在地下很深的地方避寒。“宿麦连云有几家”则是指积雪后的麦田,麦子被雪覆盖,看起来像是与远处的云端相连。
“老病自嗟诗力退”表达了诗人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衰弱,对自己创作能力下降感到叹息。“空吟《冰柱》忆刘叉”则是说诗人在空闲的时候吟咏古代诗人刘叉的作品《冰柱》,通过这种方式来怀念古人的才华。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雪后景象的美丽,还流露出了诗人个人对艺术创作、年龄衰老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苏轼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变化与内心世界的波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