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形式:五言律诗翻译
水面波光摇曳,仿佛触动了春天的绿色倒影。春雨滋润竹笋生长,青苔覆盖着带着霜气的根部。细密的纹理能承载香汗,适合用来制作钓鱼的丝线。这根竹子曾被用于重要场合,如今一节奉献给尊贵的王孙。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子图景。开篇“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展现了竹林在春日清晨阳光照射下的生机与活力。“入水”指竹影倒映于水中,“抽空”则形象地表达了竹子轻盈而又挺拔,似乎要穿透天空。接下来的“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继续展示竹林的细节,“露华”指的是露珠在竹叶上闪烁,如同精致的装饰;“苔色拂霜根”则描绘了竹根旁边苔藓覆盖,给人以温润之感。
中间两句“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诗人用巧妙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竹叶的细腻与竹节的坚硬进行对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竹子的独特质感。竹叶轻柔如织物,承接着微妙的清香,而竹节则坚韧如同精美的锦鳞。
最后两句“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诗人以历史的视角回顾竹子在古代建筑和礼仪中的重要性。竹子不仅用于建造房屋,即“三梁”之用;而且它也被赋予了礼俗的意义,作为贡品呈献给尊贵者,如同“一节奉王孙”。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历史文化的深刻体悟,展现了作者李贺对于竹子这一主题的独特感受与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