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
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
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
云覆莓苔封,苍然无处觅。
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
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
独有秋涧声,潺湲空旦夕。
形式:古风翻译
古老的山道已被荒草掩盖,我拨开丛生的杂草探寻遗迹。时值深秋,山水间的清冷光辉如同古代一样。常听说慧远大师等人,曾在这里的岩壁上题写诗篇。岁月如云般覆盖,莓苔丛生,那些诗篇已无处寻觅。稀疏的野生竹子,与剥落多年的石头相映成趣。自从东晋之后,这里再也没有人来游览过。只有秋天山涧的流水声,昼夜不停地在空谷回响。注释
石门:指山的天然通道或设有门的山洞。旧径:旧时的道路。披榛:拨开杂草,形容道路荒芜。遗迹:前人留下的痕迹。山水秋:秋天的山水景色。慧远:东晋时期的高僧,著名佛教领袖。辈:指同一类人,这里指慧远和他的同道。岩壁:岩石的墙壁。云覆莓苔封:云雾覆盖,莓苔滋生,形容时间久远。苍然:形容古老而苍茫的样子。无处觅:无法找到。萧疏:稀疏,冷落。崩剥:石头因风化剥蚀而破裂。游历:游览,旅行。潺湲:形容水流的声音。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秋日景象,充满了静谧与孤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遗迹的寻访和对先贤慧远题诗之处的怀念。
"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探幽寻秘的情境,诗人穿梭于未被踏平的小道上,去追寻那些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足迹。"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这里表达了秋天的山水依旧保持着古时的清朗与宁静,这种感觉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
接下来的"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云覆莓苔封,苍然无处觅"描述了一种景象:那些被云雾笼罩的石壁上,可能藏有古人留下的诗文,但却因长期被莓苔所覆盖而难以寻觅。这种描写既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流露出一丝探索未知的神秘感。
"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这两句诗笔触简洁,有力地勾勒出了一种荒凉而古老的景象。竹子在风中沙沙作响,而那些历经沧桑的石头则在岁月的侵蚀下出现了裂痕。
最后,"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独有秋涧声,潺湲空旦夕"这几句表达了一种深远的历史感和对孤寂景色的沉醉。自从东晋以后,这个地方就再也没有人来往了,只剩下清澈山涧的流水声在日夜间回响,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又有些悲凉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历史遗迹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缅怀以及对孤寂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