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一真含众妙,入希夷。
昭文不会,气候有成亏。
妄心寂灭尽,困睡饥餐,更无作用施为。
自然,炉鼎就,光彩透帘帏。玉池神水涌,上生肥。
如人饮水,冷暖自家知。
自家性命事,自家了得,自家性命便宜。
形式:词词牌:促拍满路花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不为人知的诗人在唐末宋初时期所作。诗中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内心真实感受的追求。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这两句开篇便描绘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即人若能保持清净的心境,则万物皆可归于本真。这样的开端设置了整首诗的哲思氛围。
"一真含众妙,入希夷。"一者为道家常用之数词,指的是宇宙间唯一不变的真理;“含众妙”则强调这一真理包涵万物,至高无上;“入希夷”表明这份智慧超越世俗的理解范畴,是难以言传的境界。
"昭文不会,气候有成亏。"这两句转向了对宇宙运行规律的观察,昭示文字之美好是无法完全把握的,而自然界中各种现象(“气候”)也有其生成与消亡的规则,这是一种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态度。
"妄心寂灭尽,困睡饥餐,更无作用施为。"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心境的超越,以及对于那些不真实、不必要的心思(“妄心”)和身心状态(“困睡饥餐”)进行清除,从而达到一种无欲无求、无为而治的生活状态。
"自然,炉鼎就,光彩透帘帏。玉池神水涌,上生肥。"这段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一切事物都呈现出其本真面貌(“自然”),内心世界如同煮炼金石,纯净而明亮;外在环境也充满生机与活力,如同神奇之水滋养万物。
"如人饮水,冷暖自家知。自家性命事,自家了得,自家性命便宜。"这最后几句强调每个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体验是最真切的,不可为外界所左右。诗人呼应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提倡人们应该遵循自己的本性去生活,而不是被外在因素所驱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静、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追求,以及对宇宙规律的观察与顺应,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理想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