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形式:排律押[东]韵翻译
深深的积水无法到达尽头,怎会知道东海的方向。九州大地何处最为遥远,万里之行如同腾空而过。面对国家只能仰望太阳,归途只依赖信风的方向。巨大的鳌影映照天空一片漆黑,鱼眼闪烁着波浪般的红光。家乡的树木在扶桑之外,主人孤独地居住在遥远的海岛之中。分别后身处异地,如何才能互通音信呢?注释
积水:深水或积聚的水。极:尽头,边界。沧海:指东海。九州:古代中国九大区域的统称,象征全中国。向国:面向朝廷,引申为思念祖国。帆:船帆,这里代指船只。信风:按照一定方向稳定吹的风,古时航海依靠信风航行。鳌:神话中的大龟或大鳖,常用来象征巨大的生物。扶桑: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地。孤岛:孤立的岛屿,这里指诗人的故乡。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通过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远行者深厚的情谊和对遥远异域的无限向往。
开篇“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两句,诗人以浩瀚如海的积水比喻远行者的旅途,无边无际,难以尽达。这里的“沧海”指的是广阔的大海,也暗示着日本国的方向。接下来的“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则表达了对距离的感慨,即使是遥远的九州(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念,泛指中原地区),在心目中也像是轻盈地跨越于虚空之上。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这两句描绘了远行者依靠太阳来辨别方向,只需顺着风势扬帆前进的景象。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敬,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豁达。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这里通过巨大的海兽(鳌)和鱼群在水中的活跃形象,勾勒出海洋生机勃勃的一面。同时也暗示着远行者即将踏上的辽阔海域。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对故土的怀念和对朋友所在之地的关切。“扶桑”是古代中国人对日本的一种称呼,这里通过“乡树”与“扶桑”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孤独守望岛屿的情感投射。
最后,“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则表达了对即将分离的忧虑和希望能够保持信息联络的心愿。这里的“异域”强调了日本与中国之间的距离和文化差异,而“音信若为通”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友情不渝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远行者情感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