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气盖燕赵,耽耽魁杰人。
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
河湟非内地,安史有遗尘。
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形式:古风翻译
豪迈的气概超越燕赵之地,威猛的人如魁首英雄。拉开强弓能射五百步远,手持重达八十斤的长戟。河湟并非中原腹地,安史之乱的痕迹尚存。何时能坐在武台之上,将兵权授予勇猛的臣子。注释
壮气:豪迈的气概。盖:超过。燕赵:古代中国北方的两个地区。耽耽:威武的样子。魁杰人:威猛杰出的人。弯弧:拉开强弓。五百步:极远的距离。长戟:古代的一种长柄武器。八十斤:形容武器重量大。河湟:古代地区名,位于今青海、甘肃一带。内地:中原地区。遗尘:遗留的痕迹。何日:何时。武台:军事指挥的高台。兵符: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虎臣:勇猛忠诚的臣子。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的雄壮与威严,展现了诗人对边疆战事和英雄人物的向往。"壮气盖燕赵"一句,以宏大的气势开篇,燕赵自古为武士之地,这里代表着北方的豪迈与勇猛。"耽耽魁杰人"则形容将军之威严,如同山岳一般不可摇撼。
接下来的两句"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具体描绘了战场上的壮观景象和兵器的沉重,这些细节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河湟非内地"指的是边疆地区,这里的"非内地"暗示了一种对远离中原、在边陲戍守的将士的同情。而"安史有遗尘"则是对历史上安史之乱留下的隐患和影响的一种担忧。
最后两句"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坐在高台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的向往,以及期待有勇猛如虎的臣子来接受战事的重托。这里的"何日"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和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武将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对于边塞之战、英雄人物以及历史记忆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