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
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
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丛行。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
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
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
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
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
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
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
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
形式:古风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城中观赏牡丹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独自欣赏花卉之美,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上人们对名贵事物的追求与忽视常见之物的现象。
诗中的“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勾勒出了人们对于牡丹等名贵花卉追逐的热闹场景,而“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则暗示了社会大众对常见之物的漠视。
接着,“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丛行。”描写了一位诗人独自在深邃的寺庙中与一位朋友共赏牡丹的情景,这里展现了对花卉之美的专注与宁静。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常见而不为人所重视的牡丹感到可惜,从而决定将其移植到自己的庭院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长久保存这种美丽的花卉,并在清晨第一缕阳光中欣赏它们,心灵也因此而宁静。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牡丹之美丽,与众人追逐的稀有之物相比,并不逊色。
“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这几句诗批判了一种社会现象,即人们往往因为稀缺而重视,而忽略了常见之美。并指出没有固定的标准,人们的喜好与厌恶往往随个人情感而变化。
最后,“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这几句诗则将这种对待花卉的态度比喻为人生,暗示了人世间的种种偏见与不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牡丹之美的描绘和独赏,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人间是非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