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云蔽秋曦,清雨不成泥。
罢贺南内衙,归凉晓凄凄。
绿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
余惟戆书生,孤身无所赍。
三黜竟不去,致官九列齐。
岂惟一身荣,佩玉冠簪犀。
滉荡天门高,著籍朝厥妻。
文才不如人,行又无町畦。
问之朝廷事,略不知东西。
况于经籍深,岂究端与倪。
君恩太山重,不见酬稗稊。
所职事无多,又不自提撕。
明庭集孔鸾,曷取于凫鹥。
树以松与柏,不宜间蒿藜。
婉娈自媚好,几时不见挤。
贪食以忘躯,鲜不调盐醯。
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
将举汝愆尤,以为己阶梯。
收身归关东,期不到死迷。
形式:古风押[齐]韵翻译
薄云遮住了秋天的阳光,清雨却未使道路泥泞。结束在南宫的庆祝,清晨回家心情凄凉。绿色的槐树下,街道上车马稀疏。我只是一个愚直的书生,独自一人没有携带什么。多次被贬并未离开,官位升至九卿行列。不仅是个人荣耀,还有佩玉冠簪的贵气。天门巍峨,我入朝拜见妻子,身份显赫。才情不足,行为又无定规。对朝廷大事一无所知,连东南西北都分辨不清。更别提深入经籍,怎能探究事物的本质。君王的恩德如泰山般厚重,我却无法报答点滴。职责不多,自己又不努力进取。朝廷聚集英才,为何我只能像鸭鹅一样被忽视。应树立正直的形象,不应与杂草为伍。温顺美好,何时不再遭受排挤。沉溺于美食,常常忘记自身安危。执法官员历练多年,锋芒毕露。他们将拿你的过失作为自己的垫脚石。我打算退隐关东,直到生命的尽头。注释
蔽:遮蔽。曦:阳光。成:形成。南内衙:南宫,古代宫廷。归凉:回到清凉之地。涣散:稀疏、散乱。戆:愚直。赍:携带。致官:晋升官职。佩玉冠簪:象征地位的饰品。著籍:记录在册。町畦:规矩、准则。经籍:经典文献。端与倪:事物的开端和终结。酬稗稊:报答微小恩惠。提撕:激励、督促。孔鸾:比喻杰出人才。凫鹥:鸭鹅,比喻地位低微的人。蒿藜:杂草。挤:排挤。鲜:少有。磨淬:磨砺、锻炼。角圭:宝剑,比喻锐利的才能。愆尤:过失、罪责。期:期望。死迷:至死不悟。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南内朝贺归呈同官》。从内容上看,诗人在描述自己回到朝廷后的一些感受和心态,以及对仕途的某种无奈与自嘲。
"薄云蔽秋曦,清雨不成泥。"这两句描绘出一个秋日微雨的景象,但雨水不够形成泥泞,给人一种淡淡的忧郁感。
"罢贺南内衙,归凉晓凄凄。"诗人罢免了朝贺的职责,返回自己的住处,感到一丝秋意的凉爽和清晨特有的寂静。
"绿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描述街道上槐树郁郁葱葱,马车行驶在宽阔的道路上,没有紧迫感,是一种悠闲自得的场景。
接下来的几句"余惟戆书生,孤身无所赍。三黜竟不去,致官九列齐。岂惟一身荣,佩玉冠簪犀。"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书生,对仕途的态度。他虽然遭受过多次挫折,但最终仍然得到了一定的官职和荣誉,这种对比让他感到有些无奈。
"滉荡天门高,著籍朝厥妻。文才不如人,行又无町畦。问之朝廷事,略不知东西。"这几句则是诗人自嘲自己的文学才能不及他人,对朝政也缺乏了解,只能在书卷中虚度岁月。
"况于经籍深,岂究端与倪。君恩太山重,不见酬稗稊。所职事无多,又不自提撕。"诗人对经典的研究很深,但对于一些学问则感到困惑和疑问。他感激皇上的恩惠,但由于职责不重,也就没有过分表现自己的才能。
最后几句"明庭集孔鸾,曷取于凫鹥。树以松与柏,不宜间蒿藜。婉娈自媚好,几时不见挤。贪食以忘躯,鲜不调盐醯。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将举汝愆尤,以为己阶梯。收身归关东,期不到死迷。"描述了诗人希望像孔子那样集结人才,但自己却如同凫鹥般微不足道。他主张树立以松柏自喻的坚贞品格,而不应杂于卑琐之物。对待美好事物,自己也常常沉迷其中,对食欲的控制也是诗人自我批评的一环。法官中多有年轻有为之才,他们如同磨砺石上精确打磨出的玉器一般,而他将以此为目标,作为自己的成长阶梯。最终,他决定收拾自己,回到关东,希望不至于迷失方向直到生命尽头。
整首诗中,韩愈通过对自我状态的反思和对仕途的无奈,以及对文学才能和朝政知识的自嘲,展现了一个深具才华而又不得志的士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