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雨乍晴三月节,半开半合百花枝。
伤心春望不堪远,感事泪痕长欲垂。
塞北但知随水草,江南何事插旌麾。
上林无限莺花老,应怪来游凤辇迟。
形式:七言律诗押[支]韵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雨后初晴的景象,以及百花争艳的美丽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机,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感慨。
首联“乍雨乍晴三月节,半开半合百花枝”描绘了春天时节,雨水与阳光交替出现的景象,以及花朵在雨后的半开状态,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颔联“伤心春望不堪远,感事泪痕长欲垂”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美好春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诗人似乎感受到了某种难以言喻的伤感和对往事的回忆,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未能完全落下,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触动。
颈联“塞北但知随水草,江南何事插旌麾”对比了南北两地的不同生活状态。塞北地区以游牧为生,随季节变换迁徙;江南地区则以农耕为主,象征着稳定与秩序。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也暗含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尾联“上林无限莺花老,应怪来游凤辇迟”将视角转向皇家园林,通过“莺花老”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同时,诗人借“凤辇迟”之语,表达了对帝王巡游迟缓的感慨,或许暗含了对政治时局的隐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