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形式:排律押[真]韵翻译
曾经有一个狂客贺知章,连他都称呼你为谪仙人!看到他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从此李白之名震动京师,以前的困顿失意自此一并扫除,并被玄宗召入朝廷任翰林。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必将万古流传。他陪玄宗泛舟,一直到很晚,最后被皇帝赏赐锦袍。玄宗经常召见李白,李白颇受宠信。后来他因受奸人诬陷而被赐金放还,途中与我相遇。李白既没有隐藏自己的远大志向,又能在受宠和被放逐的不同境遇中自保。我与他相遇后,李白非常理解我的洒脱不羁,我也十分欣赏他的坦荡胸怀。我们夜里在梁园饮酒起舞,春季则在泗水纵情吟唱。虽然才华超群却无用武之地,虽然道德崇高却无人理解。虽然才智堪比东汉祢衡,但命运却如穷困失意的原宪。李白投靠永王肯定是生活所迫,有人传说他收了永王的重金,这实属造谣。但是他却因此被流放,长期漂泊。几年之间屡遭祸患,心中必然悲伤。苏武最终返回汉廷,夏黄公难道会为暴秦做事吗?遭受君主冷遇,李白也曾上书为自己辩护。如果当时事理难明,就让李白服罪,那么,现在谁又能将此事上报朝廷呢?晚年时,李白犹自吟诗不辍,希望他早日康复,多作好诗。不要埋怨皇帝寡恩,而要上书朝廷,了解事情的真相。注释
狂客:指贺知章。贺知章是唐越州永兴人,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谪仙:被贬谪的神仙。贺知章第一次读李白诗时,如是赞道。“诗成”句:据《本事诗》记载,贺知章见了李白的《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么神矣。’”说明李白才华超绝,满朝为之倾倒。汩没:埋没。承殊渥:受到特别的恩惠。这里指唐玄宗召李白为供奉翰林。“龙舟”句:指唐玄宗泛白莲池,在饮宴高兴的时候召李白作序。这里是说李白在皇家赛诗会上夺魁。未负幽栖(qī)志,兼全宠辱身。剧谈怜野逸,嗜(shì)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sì)水春。“祢衡”句:才能像祢衡一样好。祢衡:东汉时人,少有才辩。孔融称赞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原宪:春秋时人,孔子弟子,家里十分贫穷。“薏苡”句:马援征交趾载薏苡种还,人谤之,以为明珠大贝。这里指当时一些人诬陷李白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三危: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县南,乃帝舜窜三苗之处。“几年”句:耽心李白处境危险。鵩鸟:古代认为是不祥之鸟。“独泣”句:叹道穷。楚筵辞醴:这里是指李白因永王璘事坐系浔阳后力辩己冤。“老吟”二句:老病秋江,说明李白已遇赦还浔阳。槎:木筏。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题为《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中通过对友人李白(号称“谪仙人”)诗才的赞美和回忆,表达了自己对友情和文学理想的追求。
首先,“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这两句点出了被赞颂者的特立身份,即李白。李白以其不羁的才情和个性,得到了“谪仙人”的美誉。
接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形象地描绘了李白诗歌的震撼力,它能够惊起风雨,感动天地间的鬼神。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既彰显了诗人的赞赏之情,也展示了李白诗歌超凡脱俗的一面。
“声名从此大,汨没一朝伸。”说明李白的名声自此而起,一时之间传遍四方。这里的“汨没”字眼,用来形容声名如潮水般涌现。
接下来的“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则强调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独特,文采斐然,将会永远传颂,不与凡品同列。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这两句诗用鲜明的对比手法,描绘出诗人在宴席上的风采和才华,如同龙舟般威武雄壮,同时也展示了他不凡的气质。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则是说李白的名声如日光一般照进皇宫深处,而他的诗歌如同青云覆盖,让人难以忘怀。
在“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这里的“宿心”暗示了一种长久的情谊和理解。
以下几句,“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则透露出了诗人内心对于清高自许、不愿屈服于世俗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李白这种精神状态的认同与赞赏。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这两句通过对话语和饮酒的情形,揭示了诗人在交往中的豪放不羁以及他们对自然、真挚生活的向往。
紧接着,“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则是具体描绘了李白宴席间的狂欢场面,以及他在大自然中吟唱诗篇的情景。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诗人生活中的乐观与自在。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表达了诗人的才华横溢,但内心的孤独和无法完全展现其才能的情况。这里的“道屈”二字,用来形容内心的迫切和无奈。
下面,“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则是对诗人和其他文人的赞誉,他们虽然身处世俗,但保持着高洁的人格和志趣。这里的“处士”和“诸生”,指代了李白等文人。
在“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中,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物质生活困顿的无奈,以及对外界议论的不屑一顾。这里的“稻粱”和“薏苡”,分别指代了食物与被诟病。
接下来的“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则描绘了一种险恶环境中的人物遭遇,这里可能隐喻着李白的流离失所和不幸遭遇。
紧接着,“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在困顿中的孤独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里的“鵩鸟”与“麒麟”,分别象征着不幸和美好。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这两句通过历史上的名将苏武和黄公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和坚持信念的赞扬,同时也反映出对李白不屈不挠品格的认同。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则是具体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自处之道,以及他们向权贵进献文字的场景。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诗人的才情和坚持。
最后,“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表达了一种历史已经证明了某些价值观念的正确,而现在则需要有人站出来阐述这些正义的呼吁。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这两句诗,则是描绘出诗人在晚年时的境况——老而吟诗于秋夜之中,以及病中望着黄昏时分的江边风光。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和悲凉。
末尾,“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则是表达了一种不惊叹现实中的恩情阻隔,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追寻。这里的“乘槎”二字,用以比喻超脱世俗的意境。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李白才华和品格的高度赞扬,以及对友谊和文学理想的深情表达,展现了杜甫对于友人、文学乃至整个时代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