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
事之毫发无谓轻,虑远防微乃不倾。
云官乃垂拱大君,凤历唯钦明元首。
类上帝而禋六宗,望山川而朝群后。
地镜则山泽俱开,《河图》则鱼龙合负。
我之天纲莫不该,阊阖九关天门开。
卿相则风云玄感,匡赞则星辰下来。
既兴周室之三圣,乃举唐朝之八才。
莘臣参谋于左相,大老教政于中台。
其宜作则于明哲,故无崇信于奸回。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庾信的《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十八》。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首先,开篇两句“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以细水长流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无穷无尽,既形象又富有哲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和人世间万物更新更代的深刻感悟。
接着,“事之毫发无谓轻,虑远防微乃不倾”两句强调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深谋远虑,以防小失而导致大乱。这是对治国理政者的一种警示,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责任感。
“云官乃垂拱大君,凤历唯钦明元首”两句则描绘了一番祥瑞之气,彰显了皇权的神圣与尊贵。这里的“云官”指的是天上的宫殿,“凤历”象征着吉祥和平安,而“明元首”则是对帝王的美称。
紧接着,“类上帝而禋六宗,望山川而朝群后”两句通过对古代圣君的礼敬和自然景观的仰望,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以及对国家山河的深切怀念。
“地镜则山泽俱开,《河图》则鱼龙合负”两句中,“地镜”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占卜之器,而“《河图》”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八卦图象,通过这两个比喻,诗人强调了天地间的和谐与万物共生的哲学思想。
“我之天纲莫不该,阊阖九关天门开”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天命和自然规律的顺应,以及对国家大门洞开、政通人和的美好愿景。
最后,“卿相则风云玄感,匡赞则星辰下来。既兴周室之三圣,乃举唐朝之八才”两句中,诗人以“卿相”指代宰相,以“匡赞”形容辅佐君主的功绩,并通过历史上的贤臣和盛世来颂扬当今之治,显示了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一幅古代中国的文化风貌图景,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国家命运、政治理想以及个人职责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