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形式:七言律诗押[真]韵翻译
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注释
锦里:锦里:指锦江附近的地方。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芋栗:橡栗。因其形似芋艿,故名。一说指芋艿和橡栗。宾客:一作“门户”。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深:一作“添”。航:小船。一作“艇”。村:一作“山”。暮:一作“路”。对:一作“送”。柴门:一作“篱南”。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开篇“锦里先生乌角巾”即设定了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主人公形象,乌角巾可能象征着他不以物质富裕为荣。紧接着,“园收芋粟不全贫”则透露出主人公的生活状态,他种植的芋和粟并不能保证他的经济完全无忧,但这也许正是诗人对一种简单、自足生活态度的向往。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一句,不仅展示了主人公家庭的温馨与欢乐,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这里的“鸟雀驯”形象,传达了一种平静而友好的生态关系。
接下来的“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则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水深不算很深,但足以支撑小船漂浮,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而“野航恰受两三人”则增加了一种亲密和私密的氛围。
最后,“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一句,以静谧的夜景结束了这首诗。这里的“白沙翠竹”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环境,而“相对柴门月色新”的画面,则是对夜晚家庭生活的一种温馨写照,传达出一种简单而又充实的田园生活理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和谐与宁静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