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妙哉嵇公其旨深,谁知此是亡国音。
商声慢大宫声微,强臣专命王室卑。
我闻仲达窥天禄,人见飞鸟在晋屋。
子元废芳昭杀髦,常道乡公终荡覆。
义师三自广陵起,功皆不成竟夷戮。
广陵散,宣诛凌。景诛俭,文诛诞。
广陵散,晋室昌,魏室亡。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广陵散》由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通过描绘历史事件与音乐艺术的结合,展现了深刻的历史反思与情感表达。
诗中以“广陵散”这一著名的古琴曲为引子,借以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开篇即点明“妙哉嵇公其旨深”,赞美嵇康创作的《广陵散》深意非凡,却暗含“谁知此是亡国音”的疑问,暗示音乐背后隐藏着国家衰败的命运。接着,诗人通过“商声慢大宫声微”描绘音乐旋律的变化,象征着权力的转移与王室地位的下降,进一步揭示了历史中的权力斗争与王朝更迭。
随后,诗人列举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司马懿(“我闻仲达窥天禄”)、曹爽(“人见飞鸟在晋屋”)、何晏(“子元废芳昭杀髦”)等,以及相关的政治斗争,如曹髦被废、曹髦之死等,这些事件都与《广陵散》的创作背景紧密相关,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
最后,诗人提到“义师三自广陵起,功皆不成竟夷戮”,指出了在广陵地区三次起义虽有正义之名,但最终都未能成功,导致起义者遭受残酷的镇压。这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命运无常、英雄末路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音乐与历史的交织,不仅展现了《广陵散》的艺术魅力,也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悲剧性和人性的复杂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反思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