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形式:四言诗翻译
你看这黄鼠还有皮,人咋会不要脸面。人若不要脸面,还不如死了算啦。你看这黄鼠还有牙齿,人却不顾德行。人要没有德行,不去死还等什么。你看这黄鼠还有肢体,人却不知礼义。人要不知礼义,还不如快快死去。注释
相:视也。仪:威仪,指人的举止作风大方正派而言,具有尊严的行为外表。一说为“礼仪”。何为:为何,为什么。止:假借为“耻”,郑笺释为“容止”,也可通。俟:等。“不死何俟”为“俟何”宾语前置。体:肢体。礼:礼仪,指知礼仪,或指有教养。胡:何,为何,为什么,怎么。遄:快,速速,赶快。鉴赏
这首诗出自《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警世诗,通过对比鼠和人的行为,批判那些没有道德、不守礼仪的人。诗中“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直白地指出了人类虽然拥有高于动物的智慧,却没有相应的道德规范。接着,“人而无止”意味着人们没有节制和自我约束,这在当时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批评。
诗中的“胡不遄死”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失去了基本人伦、不遵守礼仪之人的强烈愤慨,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应该存在于世的。整首诗通过对鼠和人的比较,表现出诗人对于道德沦丧的忧虑和社会乱象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