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名为《中秋》,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深受宋明理学影响,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在这首诗中,王守仁以中秋佳节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描绘了连续两年中秋时节天气的阴晴不定,暗喻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接着,“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两句,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短暂的感慨,以及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无奈。王守仁在此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生命易逝、青春不再的深深忧虑。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光明。他认为,即使外界环境变化万千,内心的光明与和谐(象征着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却是永恒不变的。这句诗体现了王守仁的哲学思想——“心即理”,即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是统一的,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存在于人心之中。
最后,“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中的美好时刻的珍视。他指出,美好的事物和情感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或场合,如中秋节,而是遍布于生活的每一刻。这种观点强调了对当下生活的欣赏与珍惜,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感受美与和谐。
综上所述,《中秋》一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王守仁对人生、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