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形式:古风翻译
仲春时节我经过南阳县西,村庄里的桑树都长出了嫩芽。和风吹拂着依依垂柳,点点细雨滴在曲折的池塘上。披着蓑衣的牧童正在唱歌,穿着红裙的少女隔着篱笆偷偷张望。我走进农家脱下半湿的衣裳,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我。注释
春半:阴历二月。南阳:地名,古称宛,今河南省南阳市。村坞:村庄,村落。坞,四面如屏的花木深处,或四面挡风的建筑物。娉娉:姿态美好的样子。回塘:曲折的池塘。蓑:草制的雨衣。茜裙:用茜草制作的红色染料印染的裙子。茜,茜草,多年生植物,根黄赤色,可作染料。征衫:行途中所穿的衣服。馈:招待。鸡黍:指村人准备的丰盛饭菜。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乡村风光图。"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两句,从总体上勾勒出春天南方山阳下村庄的宁静美丽,春意盎然,桑树长势良好,穿过村落的小丘。
"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中,“袅袅”形容柳丝轻柔摇曳,“点点”则是细雨滴落的生动写法,这两句捕捉了春日里柳树随风舞动和微雨绵绵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淡雅静谧的氛围。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一段,以“蓑”字形容牧童悠扬的歌声,“篱”则指村庄中的竹篱,通过牧童和少女在篱笆间的互动,展现了乡间的纯朴与年轻人的活力。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两句,则描写了一场春雨过后,行人衣服因潮湿而解开,村庄中的主人热情地款待路过的客人,送上鸡肉和谷物。这里既表现了乡间的人情味,也反映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将春日里南方村庄的美好景象与人文风情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感情和高超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