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蓴鲈。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形式:词词牌:汉宫春翻译
秋风亭上的秋风姗姗吹过,拂拭着我的脸;记得它去年曾到过我的家。我抬头观望,这里的山河与我家里的山河形状虽然不一样,但人物风情却很相似。功成的人走了,我觉得到了秋天气候变冷,团扇也被人抛弃了。斜阳与过去一样,秋风是吹不断的;野外一片茫茫,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功绩和遗迹一点也没有了。一千多年前汉武帝刘彻写的《秋风辞》,真是好的诗章,美妙的词句,可以称得上千古绝唱,到现在人们还在传诵着它。怎么有人说那是模仿司马相如的章句呢?现在树叶落了,江水冷了,向北方望去,一片茫茫,真叫我感到忧愁。朋友来信:“催我赶快回家,不要迟延,现在正是吃蒪羹鲈鱼美味的时候。”有谁会想到我,在这个秋夜凄凉的时候,独对孤灯,正在研读太史公写的《史记》呢?注释
袅袅:微风吹拂。团扇:圆形的扇子。禹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城为禹迹。茂陵词:指汉武帝的《秋风辞》。茂陵,汉武帝的陵墓,这里指汉武帝刘彻。甚:真。风流:文采美,韵味浓。解拟:能比拟。相如: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眇眇:远望貌。愁余:使我愁苦。书报:来信说。因循:拖延,延误。蓴鲈:咏思乡之情、归隐之志。史公书:即司马迁的《史记》。鉴赏
这首《汉宫春·其二》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通过对秋风亭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沉思,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开篇“亭上秋风”四字,点明了季节和地点,唤起读者对去年在此处的回忆。接着,“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暗示虽然人事变迁,但景色依旧,引发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借团扇比喻那些曾经亲近的人,随着岁月流转而疏远,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接下来,“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悠久和人事的无常。
下片转而抒发个人的情感,“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以茂陵(汉武帝陵)的典故,表达对文采风流的追慕,同时也暗含自己才华未展的感慨。“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描绘出眼前凄清的秋景,加重了词人的愁绪。
最后,“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借用莼鲈之思的典故,呼唤朋友不要忘记家乡的温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结尾“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则以读书消遣孤寂,寄托了词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知识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秋风、山水、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辛弃疾深沉的历史感怀和浓郁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