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舒山色如连云,万里江涛蹙山动。
我昔结屋山中居,歊雾蒸云日澒洞。
青蓑短棹放中流,山壑贞观信天纵。
与君初未奉馀欢,各对烟波一江共。
而今俱作长安人,林麓朝辞暮羁鞚。
论交尘土一茫然,回首前游渺清梦。
生平素无谐俗韵,转喉枨触嫌讥讽。
虽非雏鼠隔云泥,忍为蛮触竞庸众。
君才磊砢出千寻,匠石如逢任梁栋。
雕镌缘饰会成名,枉耽清吟如鸟哢。
只今病卧况兼旬,朝夕盐齑愁屡空。
妻子牛衣色尚欣,邑人狗监文谁诵。
燕山云物万里清,落叶秋声一庭送。
高盖谁过敝席门,酒徒为具新刍瓮。
爱君力疾剧清狂,尚有瑰词成酒中。
跌宕宁非轶世才,激昂颇负穷途恸。
从来烈士志济时,一割铅刀贵为用。
不然脱屣去人閒,肯伏光范称乡贡。
君怀奇兴逸如鸿,我逢有道惭非凤。
依违见事信为迟,责备时贤母乃重。
何当去此脱吾累,却因疾愈思当痛。
山光水态终不殊,俗状尘容还自恐。
但须鹿门携妻子,休俟临邛致骑从。
清睴万里两幽人,回望尘埃真一閧。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山中生活的自由与宁静,以及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其境遇的同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山色、江涛、云雾、烟波等,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氛围。
首句“群舒山色如连云”以壮丽的山景开篇,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阔。接下来的“万里江涛蹙山动”,进一步渲染了山水交融的动态美,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之震动。这种景象不仅令人震撼,也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壮志的向往。
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在山中的生活,“我昔结屋山中居,歊雾蒸云日澒洞”。这里通过“歊雾蒸云”描绘了山中云雾缭绕、烟波浩渺的景象,隐喻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与友人的相聚,“各对烟波一江共”,则展现了友情的纯粹与深沉,尽管身处自然之中,却能感受到心灵的共鸣。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不得不离开山林,成为“长安人”,面对“林麓朝辞暮羁鞚”的现实。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变迁,也暗含了对过去自由生活的怀念。诗中通过“论交尘土一茫然,回首前游渺清梦”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留恋。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欣赏与敬佩,“君才磊砢出千寻,匠石如逢任梁栋”。这不仅是对友人个人才能的高度评价,也是对理想与抱负的向往。然而,现实的困境与生活的艰辛,使得诗人感叹“虽非雏鼠隔云泥,忍为蛮触竞庸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尽管面临病痛与生活的挑战,“虽非雏鼠隔云泥,忍为蛮触竞庸众”,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他希望友人能够像匠石一样,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诗人也反思了自己的处境,“生平素无谐俗韵,转喉枨触嫌讥讽”,表达了对世俗偏见的反感与对真正友谊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何当去此脱吾累,却因疾愈思当痛”结束,表达了对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疾病带来的痛苦进行了反思。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