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头遥见碧波飞,一叶扁舟趁落晖。
风力满帆成独往,棹歌临水送将归。
孤城战垒空埋骨,草舍渔村半掩扉。
为语行人莫惆怅,时清鱼鸟已忘机。
形式:七言律诗押[微]韵鉴赏
这首《安平晚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晚景图。诗人张英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渡口边的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深沉感慨。
首句“津头遥见碧波飞”,开篇即以“碧波”二字勾勒出水面的广阔与清澈,仿佛能看见远处渡口的轮廓,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接着,“一叶扁舟趁落晖”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动态美,夕阳映照下的小舟轻盈地划破水面,与天边的余晖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风力满帆成独往,棹歌临水送将归”两句,通过风力与船帆的互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力量之美。同时,棹歌(划桨时唱的歌)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也暗示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
“孤城战垒空埋骨,草舍渔村半掩扉”则将视角转向历史与人文,通过“孤城”与“战垒”的描述,隐含了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沧桑。而“草舍渔村半掩扉”则转而展现和平时期的宁静生活,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最后,“为语行人莫惆怅,时清鱼鸟已忘机”一句,诗人以宽广的胸怀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鼓励人们面对生活的起伏与变迁,保持乐观的心态。鱼鸟“忘机”象征着自由与无虑,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安平晚渡》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更蕴含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及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末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