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陶暑亭,意远不可齐。
烦襟荡朱弦,高步援绿荑。
爱公满亭客,来是清风携。
滢渟前溪上,旷望古郡西。
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
野香袭荷芰,道性亲凫鹥。
禅子顾惠休,逸民重刘黎。
乃知高世量,不以出处暌。
形式:古风押[齐]韵翻译
柳宗元的陶暑亭避暑,意境深远难以企及。忧愁的心胸被琴声荡涤,高洁的步伐采撷着绿草。全亭的客人都敬爱柳公,仿佛清风自携而来。清澈的溪流绕亭前流淌,向西远望是古老郡城的景象。正值六月酷暑时节,水边的轩亭却常感凄清。田野的香气侵袭着荷花菱角,道心自然亲近着水鸟。禅门弟子顾念着惠休,隐逸之士推崇刘黎。由此可知超脱世俗的胸怀,不在乎出仕或隐居的区别。注释
柳家:柳宗元家,这里指柳宗元。陶暑亭:柳宗元建的避暑亭。意远:意境深远。不可齐:难以达到或比较。烦襟:烦闷的心情。荡:消除,荡涤。朱弦:红色的琴弦,代指琴声。高步:高洁的步履,比喻高洁的行为。援:采摘。绿荑:绿色的草芽。爱公:敬爱柳公(柳宗元)。满亭客:亭中满满的宾客。来是:仿佛是。清风携:清风自携,比喻自然和谐的氛围。滢渟:清澈而平静。前溪:亭前的溪流。旷望:远望,开阔的视野。古郡西:郡城西部的古老地区。六月:夏季的第六个月份。正中伏:正是三伏天最热的时候。水轩:水边的亭阁。气常凄:气氛常常显得凄清。野香:野外的香气。袭:侵袭,此处指弥漫。荷芰:荷花与菱角,泛指水生植物。道性:遵循自然之道的性情。亲:亲近。凫鹥:水鸟,泛指鸭、鸥等。禅子:修禅之人。顾:顾念,重视。惠休:人名,可能指某位高僧。逸民:隐逸之士。重:尊重,看重。刘黎:人名,可能指另一位隐士。乃知:由此可知。高世量:超越世俗的胸怀。不以:不在乎。出处暌:出仕(做官)或隐居(不出仕)的区别。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炎夏纳凉的田园风光图。开篇“柳家陶暑亭,意远不可齐”即设定了一个悠闲的乡村场景,柳树环绕的暑亭显得格外宁静而又遥远。诗人通过“烦襟荡朱弦,高步援绿荑”表现了主人公在夏日里轻松愉悦的情境,仿佛能听到琴声与高踏草丛间的自然和谐。
接着,“爱公满亭客,来是清风携”表明诗人对朋友的喜爱,以及朋友到来的时刻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夏日的清风不仅消暑解渴,更是友情的象征。“滢渟前溪上,旷望古郡西”则将视线转向远方,那流水潺潺的声音和对古老城池的遥望,都在表达一种超越时空的心境。
“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描绘了夏日最热的时候,溪水涓涓,带来清凉。这里的“凄”字用得极好,不仅形容气候,更有情感上的淡漠和宁静。“野香袭荷芰,道性亲凫鹥”则通过自然景物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本性的喜爱,以及对那些同样享受大自然的生物——水鸟的亲近感。
最后,“禅子顾惠休,逸民重刘黎”和“乃知高世量,不以出处暌”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态度的人物的观察与理解。诗中提到的“禅子”、“逸民”各有其生存智慧,而“高世量”的人物更是超脱于世俗的评价标准,拥有着不凡的胸怀。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纳凉之景,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交流,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