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甘茅屋老三间,岂意彤庭缀两班。
纸落云烟供醉后,诗成珠玉看朝还。
谁言载酒山无贺,记取啼乌巷有颜。
但恐跛牂随赤骥,青云飞步不容攀。
形式:七言律诗押[删]韵翻译
我甘愿在简陋的茅屋里度过晚年,没想到会在华丽的厅堂中见到众人。闲散时,我挥毫泼墨,借酒后的灵感写下诗篇,朝来时欣赏自己的佳作。谁曾说带着酒去山中不会有庆祝,记住巷尾那啼鸣的乌鸦也有它的欢乐。只担心像瘸腿的羊跟随骏马,无法一同飞跃青云,实现登高之志。注释
自甘:甘愿。茅屋:简陋的房屋。岂意:没想到。彤庭:华丽的厅堂。缀两班:聚集多人。纸落:挥毫泼墨。云烟:灵感。醉后:酒后。诗成:写成诗篇。谁言:谁曾说。载酒山:带着酒去山中。无贺:没有庆祝。记取:记住。啼乌:啼鸣的乌鸦。巷有颜:巷尾有欢乐。跛牂:瘸腿的羊。赤骥:骏马。不容攀:无法攀登。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颇具深意。开篇“自甘茅屋老三间”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喜悦,这种平淡中蕴含着超然物外的情怀。“岂意彤庭缀两班”则展示了一种与世俗不同的心境,彤庭指的是华丽的厅堂,而“缀两班”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和清白。
接着,“纸落云烟供醉后,诗成珠玉看朝还”描绘了诗人饮酒吟诗、自得其乐的情景。纸落如雪,云烟缭绕,是对自然美景的写照,而“供醉后”则表明诗人在醉酒之后仍能创作出优美的诗篇,这些诗如同珠玉一般珍贵。
“谁言载酒山无贺,记取啼乌巷有颜”这两句通过反问和设想,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便是在偏远的山中,也有人携带美酒前来庆贺,而“啼乌巷”则是指苏轼与朋友相聚的地点,这里的“有颜”暗示着友人的面孔仍旧清晰可辨,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重。
最后,“但恐跛牂随赤骥,青云飞步不容攀”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担忧。跛牂指的是行走不便的人,而“赤骥”则是比喻速度极快的事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步履蹒跚、难以追随时代快速发展的担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想要超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和高远理想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