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万事多屯蹶,眄到将圆便成阙。
今宵满意觞蟾盘,西北浮云早蓬勃。
薄暮雨愁棼散丝,黄昏坐守犹未歇。
请从乐府歌霜娥,肯向愁人鉴华发。
伊谁天柱追嬉遨,有客钟陵去飘忽。
平生浪说神仙中,至此能无愧凡骨。
三年三见雨中秋,蒙被掩关愁兀兀。
反思作客无好怀,便有良宵转埋没。
羁心却与晦冥称,夜气不随丝管发。
况今万里同阴晴,天意何曾间胡越。
寄声云将谢雨师,我心自有明明月。
形式:古风押[月]韵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中秋夜雨时的复杂心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我生万事多屯蹶,眄到将圆便成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坎坷的感慨,即使美好的事物也难以持久。接着,“今宵满意觞蟾盘,西北浮云早蓬勃”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但随后的“薄暮雨愁棼散丝,黄昏坐守犹未歇”则突出了夜雨的愁绪,使得美景瞬间变得黯淡。
“请从乐府歌霜娥,肯向愁人鉴华发”一句,诗人希望乐府中的歌曲能够抚慰内心的愁苦,但似乎并未找到解脱之道。“伊谁天柱追嬉遨,有客钟陵去飘忽”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平生浪说神仙中,至此能无愧凡骨”则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自己的反省。
后半部分“三年三见雨中秋,蒙被掩关愁兀兀”描述了诗人多年中秋夜雨的遭遇,以及由此带来的孤独和忧愁。“反思作客无好怀,便有良宵转埋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不满。“羁心却与晦冥称,夜气不随丝管发”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况今万里同阴晴,天意何曾间胡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思考,认为无论身处何地,自然规律都是统一的,暗示着一种超越个人命运的宽广视野。“寄声云将谢雨师,我心自有明明月”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自我安慰,即使外界风雨交加,心中仍有一轮明月照亮前行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中秋夜雨这一特定情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语言深沉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