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从南来,燕赵起三灾。
□□勤修善,得见化城开。
兔子乱三州,万恶自然收。
东弱西强阿谁愁,欲得世燕南头。
武安川里白鸡鸣,百姓辽乱心不宁。
四月八日起鬼兵,冀州城东起长城。
尔来君士面奄青,五月十日灭你名。
冀州城头君子游,折尾苟子乱中州,欲得避世黄河头。
今年天下是乱世,但勤修善自防身。
得安乐,无忧愁,不肯看经心罗错。
天下辽乱真可留,若得尽门斩贼头。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以预言的形式,描绘了动荡不安的社会景象和对未来的警示。诗人通过“五马”、“燕赵”等意象,暗示了北方的威胁与灾难的到来。诗中提到的“化城开”可能象征着某种希望或转机,而“得见”则表达了对这一转机的期待。
接着,诗人描述了“兔子乱三州”的情景,暗喻社会混乱,恶行横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弱西强”、“武安川里白鸡鸣”等描述,进一步渲染了局势的紧张与不稳定。诗人警告人们要警惕“鬼兵”的出现,预示着冲突与战争的爆发。
“尔来君士面奄青”一句,可能是指某位君主的面容因忧虑而变得苍老,反映了统治者的焦虑与无奈。接着,诗人预言了“五月十日灭你名”,暗示了某个政权的覆灭。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鼓励人们在乱世中保持内心的平静,通过“勤修善”来寻求自我保护与心灵的安宁。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乱世的担忧,同时强调了个人在动荡时期应采取的积极态度——“得安乐,无忧愁”,并提醒人们不要忽视修行的重要性。整首诗充满了对社会动荡的警觉与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洞察力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