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
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
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
最宜湿暑天,头轻无髻缚。
脱置垢巾帻,解去尘缨络。
银瓶贮寒泉,当顶倾一勺。
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
因悟自在僧,亦资于剃削。
形式:古风押[药]韵翻译
早晨感叹头发掉落,傍晚也感叹头发掉落。头发掉光确实值得叹息,但掉光后也有好处。不必再为洗头而劳累,也不用烦恼梳理的问题。尤其适合炎热潮湿的天气,头部轻松无需束发。脱下污垢的头巾,解开尘世的束缚。银瓶装满冷泉水,倒在头顶一勺。犹如醍醐灌顶,享受瞬间的清凉快乐。因此领悟到自由自在的僧人,也得益于剃度削发。注释
朝亦嗟:早晨也感叹。发落:头发掉落。暮亦嗟:傍晚也感叹。诚:确实。不恶:有好处。劳:劳累。烦:烦恼。梳掠:梳理头发。湿暑天:炎热潮湿的天气。髻缚:古代女子束起的发髻。垢巾帻:污垢的头巾。尘缨络:世俗的牵绊。银瓶:银制的水瓶。寒泉:冷泉水。自在僧:自由自在的僧侣。剃削:剃度削发,指成为僧人。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夏日中和尚解脱尘世烦恼后的清凉自在情景。诗人通过对比和设想,表达了剃发生活的轻松与自由。
"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两句,生动地表现了头发随时都可能因汗水而黏连,这种感觉让人感到烦恼。接着"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则表明一旦剃去头发,这些烦恼也就随之消失。
"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进一步描绘了和尚生活的简单与无忧。"最宜湿暑天,头轻无髻缚"则强调了剃发后的清凉与轻松感,无需再担心头发的束缚。
下半首诗转向具体的情景描述:"脱置垢巾帻,解去尘缨络"一方面写出了和尚生活中的简约,一方面也暗示了脱离尘世俗缘的精神状态。"银瓶贮寒泉,当顶倾一勺"则是对清凉滋润感受的生动描绘,水的清凉与心灵的洗涤相互映照。
最后两句"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因悟自在僧,亦资于剃削"不仅是对前述情景的总结,更是对精神层面上的解脱与享受的表达。诗人通过和尚剃发后的自在与快乐,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脱俗,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态度和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