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北先定南,志在灭曹氏。
缚渠七纵擒,耽延无是理。
复汉竭忠贞,三顾重任委。
诛谡军令申,引咎首责已。
流马及木牛,制器济穷耳。
尽力功难成,天绝炎刘纪。
哀哉五丈原,时势皆极否。
史论短智谋,见浅肆讥毁。
形式:古风押[纸]韵鉴赏
这首清代颙琰的《读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的战略布局和忠诚付出。首句“征北先定南,志在灭曹氏”描绘了诸葛亮的战略眼光,他先平定南方,目标直指曹操。接下来,“缚渠七纵擒,耽延无是理”赞扬了诸葛亮智勇双全,擒拿敌将后虽有犹豫但不失决断。
“复汉竭忠贞,三顾重任委”表达了他对恢复汉室的坚定决心和刘备三顾茅庐的信任。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责任感在“诛谡军令申,引咎首责已”中体现,他严明军纪,勇于承担责任。
“流马及木牛,制器济穷耳”提到他的创新,如使用流马和木牛运输物资,解决军事上的困难。然而,“尽力功难成,天绝炎刘纪”表达了对诸葛亮未能成功北伐的惋惜,以及对蜀汉命运的哀叹。
最后两句“哀哉五丈原,时势皆极否”聚焦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悲剧,感叹时运不济。诗的结尾,“史论短智谋,见浅肆讥毁”批评了后世对诸葛亮智谋的低估和浅薄的评价。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赞赏了诸葛亮的才能与忠诚,也揭示了历史对其命运的无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