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形式:古风翻译
心中充满悲伤,日光照亮南山石。没有拜见宫廷,老去成为平原的游子。四季不能回家祭祖,离开故乡已三年。旅途上多次弹奏剑歌,归乡时只能写信传讯。注释
悲:悲伤。满:充满。千里心:心中的千里愁绪。日暖:阳光温暖。南山石:南山上的石头。不谒:未拜见。承明庐:承明庐,代指朝廷。老作:老去成为。平原客:平原上的流浪者。四时:四季。别家庙:不能回家祭拜祖先。三年:已经三年。去乡国:离开家乡。旅歌:旅途上的歌曲。屡弹铗:频繁地弹奏剑歌(借剑唱歌表达不得志)。归问:归乡时。裂帛:撕裂布帛(古代书信的代称)。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名为《客游》。在这短小而蕴含深情的四行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凉和对远方家园的思念。
首句“悲满千里心”直接传递出诗人的哀伤之情,如同千里之外的心灵都被悲伤填满。紧接着,“日暖南山石”,这里的“南山石”或许是指某一特定地点,但在此处更多地象征着远方和故土。阳光温煦的南山之石,形成了与诗人内心哀伤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
第三句“不谒承明庐”中的“不谒”,意为不去拜访或探望,而“承明庐”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庙宇或住所。诗人没有去拜访这个地方,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疏离和无奈。
最后一句“老作平原客”,则充满了宿命论色彩,似乎在说,即便年华老去,也只能成为平原上的旅客。这不仅是对诗人自身命运的感慨,也反映出古代士人漂泊异乡、不得志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无奈,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