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下一老翁,四五年少者。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
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
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
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在衡山深处,一位年长者与几位年轻人相遇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与互动,以及他们各自的身份和背景。
诗中首先描绘了场景:一位年长的老翁,周围围绕着四五个年轻人,他们似乎是在衡山中采集草药时迷失了方向,粮食也已断绝。这组人物在岩石下休息,偶然间相遇,开始了对话。通过“一老四五少”这一描述,诗人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年龄层次分明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联系或差异。
接下来,“仙隐不可别”一句,表达了对这些人物身份的一种猜测或想象,暗示他们可能并非普通人,而是隐居山林、追求超凡脱俗之境的仙人或是智者。这种设定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最后,“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这些人物的评价。他认为他们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不同于世俗的教条,暗示他们拥有高尚的品德和深邃的智慧。这种评价不仅是对人物本身的赞美,也是诗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人格的推崇。它不仅是一幅山水人物画,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