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长松下,仙籁谡盈耳。
不作不闻观,会取闻前理。
高人无一事,徙倚把芳菊。
孰当青眼看,邱陵苍满目。
烟云作供养,泉石资吟凭。
崔氏却无亭,陶家原有径。
形式:古风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松林中的高士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首句“独坐长松下,仙籁谡盈耳”描绘了高士独自坐在松树下的宁静场景,仙籁之音充盈于耳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下来,“不作不闻观,会取闻前理”,表达了高士对世间事物的淡泊态度,他不会因外界的喧嚣而动心,而是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
“高人无一事,徙倚把芳菊”进一步刻画了高士的生活情趣,他虽无世俗之事,却能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周围的自然美景,如手把芳菊,享受着生活的美好。随后,“孰当青眼看,邱陵苍满目”,则表达了高士对世人的看法,认为世人往往以世俗的眼光看待事物,而他则能以更广阔、更深远的视角去审视世界。
“烟云作供养,泉石资吟凭”,这两句描绘了高士以自然界的烟云、泉水和岩石作为心灵的寄托和灵感的源泉,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最后,“崔氏却无亭,陶家原有径”,通过引用历史典故,暗示高士虽身处现代,但内心却向往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追求一种简朴、自然、和谐的生活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高士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亲近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