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形式:七言律诗押[尤]韵翻译
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注释
骇:惊骇。木兰舟:这里指龙舟。青汉:云霄。殷:震动。终古:从古至今。暇日:空闲。高会:指端午节会船竞渡。鉴赏
这首《午日观竞渡》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壮观景象,充满了浓厚的民俗氛围和历史韵味。边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首联“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元是木兰舟”,开篇即以奇特的视角,将观众的惊讶与好奇巧妙地融入其中。群龙在水面游动,初看似乎只是寻常景象,但诗人却揭示出这些并非真正的龙,而是由木兰制成的精巧龙舟。这种出人意料的转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暗示了端午节龙舟竞渡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
颔联“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进一步渲染了比赛的热烈气氛。云旗随风飘扬,如同翻滚的青云,雷鸣般的鼓声在碧绿的水流中回荡,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视觉、听觉和动感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激情四溢的比赛现场,感受到了参赛者们的奋力拼搏和观众们的热情欢呼。
颈联“屈子怨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则将主题引向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思考。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精神和作品在后世流传不衰,成为端午节纪念他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提及屈原的怨魂和楚乡的遗俗,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这不仅是对屈原个人的缅怀,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颂扬。
尾联“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则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口吻,邀请人们在闲暇之时聚集江边,共同品味端午佳节的乐趣。通过“醉讽离骚”这一细节,既体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欢愉心情,又暗含了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敬仰之情。这里的“不解愁”并非真的指无愁无忧,而是强调了人们在享受节日快乐的同时,也能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烦恼,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
整体而言,《午日观竞渡》不仅是一首描绘端午节龙舟竞渡盛况的诗作,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次深情赞歌。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以及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