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形式:古风翻译
黄河的水啊向东流,洛阳有个美丽的女孩叫莫愁。当初莫愁十三岁,就能织出精美的丝绸。十四岁不辞劳苦去采桑,提笼攀枝到那田间地头。十五岁的莫愁嫁到了卢家,十六岁就生了儿子叫阿侯。卢家的房屋富丽堂皇,闺房兰馨雅洁桂木为梁,四处散发郁金苏合香的芬芳。莫愁头上光彩熠熠,金钗排成十二行。脚下轻踏丝绣鞋,五彩斑斓描出花纹状。珊瑚枝镶嵌的支架上,化妆镜璀璨生光。带着平头巾的奴仆,为她提着履箱往来奔忙。人生富贵荣华哪值得留恋?直叫人悔恨:没有早嫁给东邻王郎。注释
河:指黄河。洛阳距黄河很近,故以此起兴,引出下句。绮:有花纹的丝织品。南陌头:南边小路旁。卢郎妇:一作“卢家妇”。字阿侯:原作“似阿侯”,据《玉台新咏》、《艺文类聚》改。兰室: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称。犹“兰闺”、“香闺”。桂作梁:形容居室华贵芳香。桂:桂树,极芳香。梁:屋梁。郁金、苏合:两种名贵的香料。郁金:出古大秦国(古罗马帝国);苏合:出古大食国(古波斯帝国)。丝履:绣花丝鞋,是古时富有的标志。五文章:五色花纹。一说,五,古作“夏”,有纵横交互之章。亦通“午”,一纵一横交错。挂镜:古代镜子常挂于壁上,故称“挂镜”。平头奴子:不戴冠巾的奴仆。擎:一作“提”。履箱:不详何物,一说为藏履之箱,亦可指鞋子和箱子。望:怨,怨恨。东家王:指东邻姓王的意中人。按:唐上官仪、元稹、李商隐、韩俚诸人诗文都指实“东家王”为王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洛阳女子莫愁的生活片段。从河流向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推进。接着通过对莫愁不同年龄阶段的刻画,展现了她勤劳、才华横溢的一生,以及后来的家庭生活。
诗中对于细节的描写,如“卢家兰室桂为梁”、“头上金钗十二行”等,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观察力,还通过对豪宅和珠宝的描绘,反映出莫愁嫁入卢家后的富裕生活。
然而,在物质丰富的背后,诗人却透露出一种“恨不早嫁东家王”的哀怨,这种情感的流露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复杂性。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一种反思,也是对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有限的隐喻。
总体来说,诗歌通过对人物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女子从青春到成熟的生活轨迹,以及她对于婚姻与命运的个人感受。这样的描写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贴近人物的心理和时代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