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浸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蘋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形式:七言绝句押[尤]韵翻译
月光沉浸在寒冷的泉水中,停滞不流,划桨的歌声在何处飘荡,载着归舟荡漾。注释
月:月亮。浸:沉浸。寒泉:冰冷的泉水。凝:停滞。不流:不流动。棹歌:船夫的歌声。何处:哪里。泛:漂浮。归舟:归来的船只。白蘋:白色水草(如蘋花)。红蓼:红色的蓼草。西风:秋风。一色:一片颜色。湖光:湖面的光芒。万顷:广阔的。秋:秋天。鉴赏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月下的湖面图景。"月浸寒泉凝不流",开篇即刻画出一幅静谧的水乡画卷,月光如同清澈的泉水,渗透而深远,却又不见其流动之迹,显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孤寂。
接下来的"棹歌何处泛归舟",则是诗人在这宁静中寻找着某种生灵的存在和活动。"棹歌"即船夫划桨的声音,这声音不仅打破了夜的沉默,也让读者感受到湖上或许有渔夫或行旅之人的存在,他们正轻声歌唱,驾舟归航。
"白蘋红蓼西风里"一句,以生动形象描绘出湖上的植物——白色的蘋花和红色的大蓼,在微弱的西风中摇曳。这不仅是对景物的细腻刻画,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秋天已经来临。
最后一句"一色湖光万顷秋"则是诗人对整个场景的总结和升华。"一色"意味着湖面上下皆是一片单纯明净的颜色,没有杂质,这种颜色既包含了水面的蓝绿,也融入了夜空的深邃。而"万顷秋"则将这宁静而广阔的画面与秋天的辽阔气象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无边界的壮丽景象。
诗人通过对月光、水流、植物和湖面的细致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自然之境,让人们在这宁静中感受到生命的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