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穆显考,时惟武皇。受命于天,宁济四方。
朱旗所拂,九土披攘。玄化滂流,荒服来王。
超商越周,与唐比踪。笃生我皇,奕世载聪。
武则肃烈,文则时雍。
受禅于汉,君临万邦,率由旧则。
广命懿亲,以藩王国。帝日尔侯,君兹青土。
奄有海滨,方周于鲁。车服有辉,旗章有叙。
济济隽乂,我弼我辅。伊余小子,恃宠骄盈。
举挂时网,作藩作屏。
先轨是隳,傲我皇使,犯我朝仪。
国有典刑,我削我绌,将寘于理。
元凶是率,明明天子,时惟笃类。
不忍我刑,暴之朝肆。违彼执宪,哀予小臣。
改封兖邑,于河之滨。股肱弗置,有君无臣。
荒淫之阙,谁弼予身。茕茕仆夫,于彼冀方。
嗟予小子,乃罹斯殃。赫赫天子,恩不遗物。
冠我玄冕,要我朱绂。光光大使,我荣我华。
剖符授玉,王爵是加。仰齿金玺,俯执圣策。
皇恩过隆,祇承怵惕。咨我小子,顽凶是婴。
逝惭陵墓,存愧阙庭。匪敢傲德,实恩是恃。
威灵改加,足以没齿。昊天罔极,生命不图。
常惧颠沛,抱罪黄垆。愿蒙矢石,建旗东岳。
庶立毫釐,微功自赎。危躯授命,知足免戾。
甘赴江湘,奋戈吴越。天启其衷,得会京畿。
迟奉圣颜,如渴如饥。心之云慕,怆矣其悲。
天高听卑,皇肯照微。
形式:四言诗鉴赏
诗中“于穆显考,时惟武皇”一句,直接点出了帝王的英明和武功,显示了对帝王的高度赞美。紧接着,“受命于天,宁济四方”强调了帝王受天命、平定四方的伟业。这两句交代了全诗的基调,即歌颂帝王的神圣与权威。
“朱旗所拂,九土披攘”则形象地描绘出帝王军队的壮观和疆域的广大。接着,“玄化滂流,荒服来王”表达了帝王教化万民、边疆安宁的理想。
“超商越周,与唐比踪”则将当前的帝王与历史上的圣明之君相提并论,显示了对帝王不仅功业上且德行上的高度评价。
“笃生我皇,奕世载聪”表达了帝王血脉延绵、智慧传承的观点。紧接着,“武则肃烈,文则时雍”展示了帝王在武力与文化上均衡发展的理念。
“受禅于汉,君临万邦,率由旧则”表明了帝王继承前代法统、治理天下的权威。紧接着,“广命懿亲,以藩王国”则强调了帝王对臣民的恩泽与保护。
“帝日尔侯,君兹青土”和“奄有海滨,方周于鲁”两句,从地理上再次强化了帝王权威所及之广。
“车服有辉,旗章有叙”则通过对帝王仪仗的描述,进一步衬托出帝王的尊贵和威严。紧接着,“济济隽乂,我弼我辅”表达了帝王的仁德与臣民对帝王的依附。
然而,从“伊余小子,恃宠骄盈”开始,诗意转折,揭示出一位失去了帝王恩泽的小臣的哀怨。这个部分通过“举挂时网,作藩作屏”、“先轨是隳,傲我皇使,犯我朝仪”等句子,表达了小臣对过去荣华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于失去帝王恩泽后的哀伤。
紧接着,“国有典刑,我的削我绌,将寘于理”则转折出法律与正义的严峻。随后,“元凶是率,明明天子,时惟笃类”表达了对帝王法度严明的赞同。
然而,在“不忍我刑,暴之朝肆”一句中,诗人又流露出对小臣遭遇不幸的哀怜。紧接着,“违彼执宪,哀予小臣”则直接表达了对被放逐的小臣的同情。
接下来的“改封兖邑,于河之滨”等句子,则描述了一种新的开始与期待,展示出诗人对于未来仍持有一份希望和美好愿景。
最后,“赫赫天子,恩不遗物。冠我玄冕,要我朱绂。光光大使,我荣我华。”一段,则再次回到了对帝王的赞颂,强调了帝王恩泽的普及与诗人的荣耀感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在歌颂帝王权威的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哀伤和对于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是一篇集政治理想与个人情感于一身的复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