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形式:七言律诗押[真]韵翻译
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服当纹身峒人。注释
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异服:不合礼制的服饰;奇异的服装。殊音:异音。特殊的乐音或声音。青箬:箬竹的叶子。箬竹叶大质薄,常用以裹物。趁虚:即“趁墟”。赶集。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山罽: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鸡骨占年:鸡的骨头。古时或用以占卜。水神:水域之神;司水之神。公庭:公堂,法庭。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指代士大夫的服装。文身:在身上刺画花纹。这是古代越地的一种习俗。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居异乡的士人,对于故土的怀念之情和对当地风俗的观察。"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异乡文化差异的感受。"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则是描述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物象描写,展现出一种生存的艰辛和简朴。
诗中还穿插着对当地风俗的观察,如"鹅毛禦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地方习俗的多样性,也反映出诗人对待遇事物的细心和深刻。最后两句"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渴望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才华,以及他在异乡所表现出的文化自信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