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形式:古风押[先]韵翻译
挨上人身,疑惑它怎么不热,接触草堆,惊讶它不能使之冒烟。来到灯下显得暗淡无光,飞到雨中它反而又燃烧起来。注释
然:同“燃”。鉴赏
这首《咏萤火诗》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萧绎所作,通过对萤火虫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句“着人疑不热”,以人的感受起笔,通过“疑不热”三字,巧妙地传达了萤火虫在夜晚散发出的微弱光芒给人带来的清凉感,仿佛它能驱散夏日的炎热,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次句“集草讶无烟”,进一步描绘了萤火虫在草丛中聚集时的情景。这里的“讶无烟”不仅强调了萤火虫发光时没有产生烟雾,更暗示了其光的纯净与自然之美,与周围环境形成了和谐统一的画面。
接下来,“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萤火虫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当它靠近灯光时,原本明亮的灯光变得黯淡,而当它置身于雨中时,却依然能够发出光芒。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萤火虫生命力的顽强,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萤火虫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萧绎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自然界中的小生灵赋予了生命与情感,使得这首《咏萤火诗》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