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古木书堂屿,北出湘水百馀步。
谁为往来亏世界,至今人指安禅处。
岂无惊蛇与飞鸟,后来那复知其趣。
不知我身今是否,空记名称在常住。
形式:古风翻译
古老的苍山环绕着书堂屿,它位于湘水北岸约百步之外。是谁在这里来往,改变了世界的宁静,人们至今仍指着这里谈论禅定的地方。难道没有惊动的蛇和飞翔的鸟儿吗?后来者难以理解这里的深意。我不禁疑惑,现在的我是否还能体会,只留下这个名字常常被人提及。注释
苍山:古老的山脉。屿:小岛。湘水:湖南的河流。步:步数,这里指距离。亏:打破,扰乱。世界:指心灵的平静或宇宙的和谐。安禅:佛教术语,静坐冥想。惊蛇:比喻惊扰的人或事。飞鸟:象征自由和不受束缚的生命。其趣:其中的趣味或深意。我身:我的身体或自我。空记:徒然记住。常住:长久存在的地方,这里指书堂屿。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书堂屿,位于苍翠的山林之中,紧邻湘江,只需步行百馀步即可到达。诗人通过“谁为往来亏世界”一句,表达了对世间纷争和名利争斗的淡然态度,而是赞美那种超脱尘俗、安于禅悦的生活状态。
“至今人指安禅处”说明书堂屿因其宁静而成为人们心目中寻求内心平和之地。诗人接着提到“岂无惊蛇与飞鸟”,这里“惊蛇与飞鸟”象征着外界的干扰,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干扰并未影响这片净土的宁静。
“不知我身今是否,空记名称在常住”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迷茫,以及对书堂屿这一理想之地的向往。诗人的内心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永恒存在,即使只是在名称上与这片净土保持联系。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特有的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生活态度,通过对书堂屿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寄托和精神家园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