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地僻经过少,花径不曾缘客扫。
积雪飞霜此夜寒,不知明月为谁好。
公来肯访浣花老,但话宿昔伤怀抱。
忽忆两京梅发时,巡檐索共梅花笑。
形式:古风翻译
我居住的地方偏僻,来访的人很少,花径上落满了尘埃,还没为客人打扫过。今夜积雪飘飞,霜气逼人,寒冷无比,不知道这明亮的月亮是为谁而美呢。如果先生能来拜访我这个浣花老人,我们只需聊聊过去的往事,抒发一下心中的感慨。忽然想起在两京梅花盛开的时候,我们一起在屋檐下赏梅,共享欢笑的情景。注释
幽栖:隐居。地僻:地方偏僻。经过少:来访的人少。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缘客扫:为客人打扫。积雪:堆积的雪花。飞霜:飘落的霜冻。寒:寒冷。明月:明亮的月亮。为谁好:为谁而美好。公来:您若能来。肯访:愿意来访。浣花老:浣花老人(诗人自称)。伤怀抱:感怀往事。两京:长安和洛阳。梅发:梅花盛开。巡檐:绕着屋檐走。索共:请求一起。梅花笑:与梅花共享欢笑。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首句“幽栖地僻经过少”表明诗人居住在一个偏远的地方,很少有行人经过。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描写,也反映了诗人的隐逸心境。他选择这样一个地方作为他的栖身之所,无疑是在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生活。
“花径不曾缘客扫”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无扰的氛围。即便是春天花开的时候,也没有游人来访,连花前小径都未被打扫。这也许是因为这里的人迹罕至,即使美景当前,也只有大自然自己欣赏。
“积雪飞霜此夜寒,不知明月为谁好”则是在这种宁静中感受到了深夜的寒冷。诗人借由对夜晚雪花与霜花交织、月光皎洁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对生活的困惑。他不解这皎洁的明月,为何在如此寂寞的夜晚中照耀,却似乎没有人能共享这一美景。
“公来肯访浣花老,但话宿昔伤怀抱”转而表达了诗人的欢乐之情。这里的“公”可能是指一位知己或朋友,能够理解并分享诗人的隐逸生活与对往日时光的思念。在这样的交流中,诗人感到了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最后两句“忽忆两京梅发时,巡檐索共梅花笑”则是诗人在与友人相聚时,突然想起了过去某个时刻,在长安或洛阳等地的梅花盛开的情景。他们曾一起漫步于梅林之中,与梅花一同欢笑。这不仅是一种美好回忆,也是对当前隐逸生活的一种肯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隐逸者在寂寞与孤独中寻找宁静与自得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