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宁不智,精卫填海未必痴。
深谷为陵岸为谷,海水亦有扬尘时。
杞人忧天固可笑,而不忧者安从知。
圣言世界有成坏,况此马体之毫釐。
老人行世头已白,见尽世间惟叹息。
俯眉袖手饱饭行,那更从人问通塞。
形式:古风翻译
愚公移山难道不明智,精卫填海难道不痴心。深谷可以变为高山,海岸也可能变为山谷,海水也有尘土飞扬的时候。忧虑天空塌下的杞人固然可笑,但那些不忧虑的人又怎能理解这一切。圣贤的话说世界有兴衰,更何况马身上的毫厘差别。老者行走世间头发已白,看尽人间百态唯有叹息。低头垂眉,袖手旁观,只顾吃饱饭,哪里还关心别人的得失。注释
愚公:比喻坚韧不拔的人。移山:形容艰巨的任务。精卫:神话中的鸟,象征坚持不懈。填海:象征决心和毅力。深谷:低洼的地方。陵:山陵。岸:海岸。扬尘:扬起尘土。杞人:担忧无根据的人。固:本来。可笑:嘲笑。圣言:圣人的教诲。成坏:兴衰。毫釐:极小的差距。老人:年长者。叹息:表示感慨或无奈。俯眉:低头。袖手:不参与。饱饭行:只顾吃喝。通塞:顺利与困难。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山海》,通过对比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两种不同态度,探讨了人类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与智慧。诗中“深谷为陵岸为谷,海水亦有扬尘时”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时间和自然力对地貌的改变,从而引出人世间一切皆有成败,连圣贤之言也不例外。
老人见证世事变迁,感慨万分,但仍旧保持着超然物外的心态。末句“俯眉袖手饱饭行,那更从人问通塞”则写出了老人对周围世界的淡漠,不再过多询问或担忧世事,只是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状态。
诗中充满了哲理,通过对自然和人类努力的观察,表达了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