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形式:七言律诗押[冬]韵翻译
洛阳昔日的宫殿已化为战场烽火,别提那号称固若金汤的秦关重重。大海还未完全归属夏禹所记载的土地,蓟门之外哪里还有尧帝的封疆。虽然朝廷官员众多,但国家的军事储备并不自给自足。稍微令人欣慰的是边境的王相国,他愿意脱下战甲,投身于春天的农事之中。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收录在他的《诸将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危和边疆战事的担忧,以及对能够解甲归田、致力于农业发展领导者的赞赏。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这两句描绘出一幅战争频仍、国泰民安无保障的画面。洛阳作为古都,其宫殿的沦丧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不安,而秦关百二重则暗示了边疆的危险与重重防守。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这两句诗通过对远古圣王禹和尧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恢复国家安宁、实现盛世理想的渴望。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这两句反映出当时朝政混乱、物资供应不足的问题,即便是朝廷中的高官也有预见到战事,但国家的军需物资却不能自给自足。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在边疆稳定局势、推动农业发展的领导者(王相国)的赞许之情,以及对和平生产生活的向往。这也正是杜甫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士大夫所持有的理想。
总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历史思考与现实批评,表现出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