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声风断处,月黑四林秋。
危坐忽消烛,高吟欲震楼。
涛头盘地转,海气等身浮。
尚有越山色,烟中相对愁。
形式:五言律诗押[尤]韵鉴赏
这首诗《十八夜》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句“角声风断处”,以“角声”和“风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暗示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接着,“月黑四林秋”一句,将画面进一步推进,黑色的月夜与四周的树林交织在一起,渲染出深秋的寂静与萧瑟。
“危坐忽消烛,高吟欲震楼”两句,诗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动作,表达了内心的激荡与情感的释放。危坐表示其专注与沉思,消烛则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思绪的绵长。高吟欲震楼,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情感的强烈与表达的力度,仿佛声音能穿透楼宇,直抵人心。
“涛头盘地转,海气等身浮”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海景图,波涛翻滚,海气弥漫,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也暗含着诗人对广阔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尚有越山色,烟中相对愁”以越山与烟雾为背景,赋予了画面以深度与层次感,同时通过“愁”字,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