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形式:古风押[霁]韵翻译
大鹏展翅飞翔在八方之地,但力量在半空中耗尽。余下的风势激荡,流传万世,它在扶桑树上挂起衣袖(象征其壮志未酬)。后人得到这样的故事,孔子已逝,又有谁能为之哭泣?注释
大鹏:古代神话中的巨大鸟,象征着宏大理想或卓越才能。振:振动,此处指大鹏展翅飞翔。八裔:八方边远之地,形容范围广大。摧:崩溃,此处指力量耗尽。馀风:剩余的力量或影响力。激:激发,激励。扶桑:神话中的东方神木,象征着东方或远方。挂石袂:挂在扶桑上的衣袖,比喻大鹏壮志未酬。仲尼:孔子的字,儒家学派创始人。亡:去世。涕:眼泪,此处表示哀悼之情。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临路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豪放的情怀和对自由飞翔的向往。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大鹏鸟,展现了诗人想要超脱世俗羁绊、翱翔于九天的志向和抱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感,因为即使是神话中的大鹏,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愿景。其中,“馀风”通常被解读为长风或大风,寓意着诗人的思想和精神将影响后世万代。而“游扶桑兮挂石袂”中的“扶桑”指的是太阳所出之处,即东方的大海,这里象征着诗人向往光明和温暖的极致追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后世传承自己思想和精神的期望,以及对孔子(即“仲尼”)逝去的感慨。在古代文化中,涕泗(出涕)是哀悼之情的表现,这里反映了李白对于伟大先贤的敬仰和怀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个性和他那种对自由与永恒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