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红雾生,系舟宿牛口。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煮蔬为夜飧,安识肉与酒。
朔风吹茅屋,破壁见星斗。
儿女自咿嚘,亦足乐且久。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
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
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
今予独何者,汲汲强奔走。
形式:古风翻译
夕阳染红了天边,我系船停靠在牛口边。村民们偶尔聚在一起,三五成群围绕着古老的柳树。背着柴火走出深深的山谷,见到客人欣喜地出售自家产品。煮些蔬菜当作晚餐,哪还顾得上肉和酒。北风吹过茅草屋,破旧墙壁外映着星光点点。孩子们自顾自地玩耍,这样的生活也足以长久快乐。人生原本无求,却常被世俗诱惑所困。富贵如影随形在我眼前,贫穷困顿却难以坚守。谁能料到深山里的孩子,宁愿与麋鹿为伴。即使身处荒僻之地,生活态度却不失高雅。如今我为何如此奔波,内心焦虑不安。注释
日落:傍晚的太阳。红雾:红色的晚霞。牛口:河流的渡口。居民:村民。相聚:聚集。古柳:古老的柳树。负薪:背柴。深谷:山谷深处。售:出售。煮蔬:烹煮蔬菜。夜飧:晚餐。肉与酒:肉类和酒类。朔风:北风。茅屋:简陋的房屋。星斗:星星。儿女:孩子们。咿嚘:儿童的欢声笑语。乐且久:快乐而长久。苦:苦于。世味:世俗的诱惑。富贵:富裕。贫贱:贫穷。难守:难以坚守。深山子:深山里的孩子。麋鹿友:与麋鹿为友。落蛮荒:身处荒野。生意:生活态度。自陋:自视卑微。予:我。汲汲:急切。奔走:忙碌奔波。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牧歌般的宁静与自在,诗人以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日落红雾生,系舟宿牛口。”开篇即营造出一幅晚霞满天、船只停靠于幽静水边的画面。牛口这个地点,为读者描绘了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诗人不仅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还有机会与当地居民交流,这些简短的聚会让人感到温馨。
“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从山谷中采集柴火,并以此为生,诗中透露出一份自给自足的满足感。即便是简单的交易,也能带来快乐。
“煮蔬为夜飧,安识肉与酒。”晚上用野菜煮食,是一种朴素而平和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这段描述,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超然。
“朔风吹茅屋,破壁见星斗。”夜晚,北风轻拂草房,墙缝中漏出的星光,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浩瀚与神秘。
“儿女自咿嚘,亦足乐且久。”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孩子们的嬉戏声,也能成为一种持久的快乐源泉。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诗中这两句表达了人生本无固定之事,只是在追求外界欲望时才感到痛苦。
“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面对物质的诱惑,富贵虽然光鲜,但贫贱却是难以坚守的状态。
“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愿意选择隐居深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将自己置于偏远之地,生命的意义并未因此而减少。
“今予独何者,汲汲强奔走。”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自己的未来和定位产生了疑问,反衬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