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
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
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形式:七言律诗押[萧]韵翻译
青竹席清凉,暑气消减了一半,掀开窗帘,松树的风声送来凉爽。庭院中露水长久,琴书湿润,山郭外月光明亮,远处传来捣衣声。台阶旁绿苔上蟋蟀鸣叫,屋檐下红树间蜘蛛在织网。不必再写悲秋的诗篇,王粲离家时的鬓发已经斑白了。注释
翠簟:青绿色的竹席。暑半销:暑气消减了一半。撇帘:掀开窗帘。松韵:松树的风声。轻飙:微风。莎庭:长满莎草的庭院。露永:露水长久。砧杵:捣衣的工具。傍砌:靠近台阶。红树:红色的树木。蟏蛸:一种蜘蛛。不须:不必。更作:再写。悲秋赋:指悲秋的诗篇。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离家避难。鬓已凋:鬓发已经斑白。鉴赏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早秋夜景图。首句"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中,“翠簟”指的是竹叶或竹林,"初清暑"表明炎热的夏季正渐渐消退,而“撇帘松韵送轻飙”则描绘出窗外清风拂面,带来阵阵花香和竹林间松软的气息。
接下来的"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展现了夜晚庭院里的景象。"莎庭"指的是散布着草木的小庭院,而“露永”则是说露水滋润,环境清新宜人。"琴书润"可能暗示诗人在静谧的夜晚品味琴音和古籍,心灵得到滋润。而"山郭月明砧杵遥"则将视线拉远至庭院之外,山谷间因明月而显得格外宁静,远处传来打磨农具的声音,使人感觉到即便在深夜,也有人在辛勤劳作。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这一句通过对昆虫叫声和植物生长的描写,更增添了秋意。"傍砌绿苔"指的是墙根处青苔盈盈,而“鸣蟋蟀”则是夜晚蟋蟀的叫声,充满了生命力。"绕檐红树织蟏蛸"则描写了树木间缠绕着红色的藤蔓和蜘蛛网。
最后一句"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悲秋文学的超越。"王粲"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哀婉的悲秋诗篇著称,而“辞家鬓已凋”则意味着头发斑白,象征着年华老去和物是人非。在这里,诗人通过对传统文学的回顾,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情怀,捕捉早秋之夜的宁静与生机,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