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仰止旧劳人,重上丹崖拱北辰。
雷动万方云作雨,山通大泽气先春。
金泥玉检传灵迹,翠柏沧松隔俗尘。
喜近天颜瞻咫尺,初升海日见精神。
形式:七言律诗押[真]韵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泰山绝顶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行行仰止旧劳人,重上丹崖拱北辰”以“行行”开篇,暗示了攀登的过程,而“仰止”则表达了对泰山的崇敬之情。“旧劳人”可能指的是前人或历史上的登山者,强调了泰山作为历史与自然的交汇点的地位。接着,“重上丹崖拱北辰”描绘了再次登顶时的壮观景色,丹崖象征着山石的红润与坚韧,北辰则是北方天空中的北极星,此处用以比喻泰山在地理与文化上的重要性。
“雷动万方云作雨,山通大泽气先春”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泰山的气象万千。雷声轰鸣,云聚云散,化为雨水,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同时,山与大泽相连,预示着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寓意着生机与希望。这两句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泰山的雄伟与神秘。
“金泥玉检传灵迹,翠柏沧松隔俗尘”则转入对泰山独特文化的赞美。金泥玉检可能指的是古代文献或珍贵的记录,这里用来形容泰山承载的历史与文化痕迹。翠柏与沧松是泰山特有的植被,它们不仅增添了山林的生机,也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长久的生命力,同时也起到了隔绝尘世喧嚣的作用,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庄严。
最后,“喜近天颜瞻咫尺,初升海日见精神”表达了诗人登顶后的喜悦与感慨。站在泰山之巅,仿佛能接近天庭,见到天子的面容,这种体验充满了神圣感。而“初升海日见精神”,则可能是诗人看到日出时的景象,太阳从海平线上升起,不仅照亮了大地,也赋予了万物新的活力与精神,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泰山的壮丽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