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形式:偈颂押[麻]韵翻译
心灵迷失在法华经的旋转中,心灵领悟则转变了法华经的意境。长时间诵读经文却未能理解,反而与经文的真意成为了对立。心中无杂念时,每个念头自然正确;心存杂念,则每个念头趋向邪恶。既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无,持续驾驭着那象征纯净的白牛车前行。注释
心迷:心灵迷失。法华:指《法华经》,佛教经典,这里比喻深奥的佛法或真理。转:变化,此处指理解和领悟的变化。诵经:朗读或背诵佛经。久:很长时间。不明:不明白,不理解。与义作雠家:与经文的真正意义相对立或冲突。无念:没有杂念,心灵清净。念即正:念头自然正确。有念:存在杂念,心思纷乱。念成邪:念头趋向邪恶。有无:指‘有’和‘无’的概念,代表一切二元对立。俱不计:都不去计较或执着。长御:持续控制或引导。白牛车:佛教中象征智慧、纯洁和解脱的交通工具。鉴赏
这段文字摘自唐代僧人慧能大师的诗作,体现了佛家禅理。首句“心迷法华转”表达的是当心灵迷失时,对《法华经》的理解会随之而转变;“心悟转法华”则是当心灵有所悟解时,对《法华经》的理解也会相应转变。这两句强调了内心状态与对佛理理解的密切关系。
接着,“诵经久不明,以义作雠家”说明即便长时间地朗诵经文,如果不能领悟其深意,便可能将文字表面的意义误用为自己的见解。这里批评了一种机械地背诵佛经而不求甚解的现象。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则是对心性与念头关系的阐述,意思是在没有妄念的情况下,内心自然归于正道;一旦有了私念,便容易走向错误的道路。这两句体现了佛教中“无念”即真如、本性的思想。
最后,“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表达的是对世间一切有无、是非的超脱态度,以及一种回归自然、远离尘嚣的心境。这里的“白牛车”象征着禅宗传法的一种方式,即如同骑乘白牛漫游,自由自在。
这首诗通过慧能大师的智慧和对佛理的深刻理解,揭示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正念与明觉达到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