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黄金几时成,白发日夜出。
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
是故东坡老,贵汝一念息。
时来登此轩,目送过海席。
家山归未能,题诗寄屋壁。
形式:古风翻译
闲暇时静静地坐着,一天仿佛变成了两天。如果能活到七十岁,就等于一百四十天。何时能积累黄金,白发却在日夜增添。睁开眼看到的都是千秋岁月,快得就像马驹闪过缝隙。因此,苏东坡老先生,珍视你每一份宁静的时刻。有时我会来到这座轩榭,遥望大海的席宴。虽然未能回归故乡,我还是在墙上题诗寄情。注释
无事:闲暇。静坐:静静地坐着。一日:一天。两日:两天。若活:如果活到。七十年:七十岁。黄金:财富。白发:白发。开眼:睁开眼。三千秋:千秋岁月。驹过隙:像马驹闪过缝隙。东坡老:苏东坡。贵:珍视。一念息:每一份宁静时刻。时来:有时。登:来到。目送:遥望。过海席:大海的席宴。家山:故乡。归未能:未能回归。题诗:题写诗歌。屋壁:墙壁。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名为《司命宫杨道士息轩》。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情怀。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黄金几时成,白发日夜出。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一天的静坐似乎比两天更长,这种感觉源于内心的宁静和外界喧嚣的隔绝。如果一个人能活到七十岁,那么他的生命就像是一百四十年的漫长旅程。黄金未必易得,白发却在不知不觉中日夜增加。这几句话传递出一种对时间宝贵性的感悟,以及面对生命有限的无奈。
"是故东坡老,贵汝一念息。时来登此轩,目送过海席。家山归未能,题诗寄屋壁。"
接着,苏轼以“东坡老”自称,强调珍视每一个宁静的念头。他希望在来临的岁月中能够登上高轩,眺望远方,将目光送到海的那边。然而,对于归隐家山的愿望却未能实现,因此他只能通过题诗寄托于屋壁之上,以此表达自己的思绪和牵挂。
整首诗充满了苏轼特有的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哲学思考,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