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形式:词词牌:菩萨蛮翻译
女子睡在水晶帘里玲珑的玻璃枕上,相思怀念着心上人啊!屋室里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江上青青拂动的柳枝似团团轻烟,大雁悲啼着从只留残月的夜空下飞过。穿着浅淡藕合色的丝绸罗衣,纤手握剪刀,参参差差地剪出人胜佩戴在头上;红花簪在乌发上,疑否烧却翠云鬟;两缕青丝半遮半掩地搭落在红润脸庞两边。钗头闪荡悠悠,玉钗凤鸣敲砌竹,翠鸟欲飞阵阵风。注释
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颇黎”既玻瓈、玻璃。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夜宴会的画面,通过对细节的精致刻画,展现了一个温馨而富丽的境况。首句“水精帘里颇黎枕”,设定了环境:在一间以水晶制成的精美帘子内,黎枕轻柔,暗示了一种宁静与舒适。接着“暖香惹梦鸳鸯锦”则让人感受到温暖的香气和华丽的丝织品,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触动了嗅觉和触觉。
第三句“江上柳如烟”,转换了场景,通过对柳树轻柔姿态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远之感。紧接着“雁飞残月天”则引入了秋夜的宁静与空旷,雁鸟在残留的月光下飞翔,增添了一份苍凉。
以下几句“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通过对藕丝和人的衣着的描写,再次强调了画面中的细节之美。藕丝呈现出浅淡的秋色,而人则在精心打理的服饰中显得分外妖娆。
最后两句“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则聚焦于人物的装扮和氛围。双鬓间隔着淡淡的香气,衬托出面颊的红润,而玉钗在头顶轻轻摇曳,显得格外灵动。
整首诗通过对室内与室外景色的交织,以及细腻入微的生活描写,营造出一个既华丽又不失温馨的夜宴场景,让人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古人在春夜里的愉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