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沈。
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
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
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
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
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
形式:排律押[侵]韵翻译
采茶的小路风景优美,花影在溪水中半沉半浮。僧人和我一同乘坐画舫,去探寻春天的山峦。芬芳的新茶生长在石缝间,幽雅嫩绿隐藏在山的背阴处。这茶的颜色仿佛被春光染过,香气让暖阳都为之侵入。品尝后若能让人酒醒,定会深深感受到它的恩惠。我们将这芬芳的茶叶赠予远方,太府大人定会心满意足地吟咏。注释
溪路:山路。花影:花的倒影。浮沈:漂浮沉没。画舸:装饰华丽的船。僧同上:僧人一同乘船。春山:春天的山。石际:石缝。幽嫩:清幽娇嫩。山阴:山的北面,阴凉处。色是:颜色像是。春光染:被春光染成。香惊:香气让...惊讶。试尝:尝试品尝。酒醒:酒后清醒。恩深:深厚的恩情。怡怡:愉快满足的样子。太府:古代官署名,这里指官员。吟:吟诗。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采茶图景。开篇“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沈”两句,通过对溪路和花影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清新而又略带神秘的自然环境。在这个背景下,“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的出现,不仅增加了画面上的动态元素,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氛围。
“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两句,更是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茶叶生长的情形和环境特点。这里的“芳新生”,突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而“幽嫩在山阴”则勾勒出一幅隐逸于深山之中的宁静图画。
“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两句,用鲜明的语言描绘了茶叶在春天阳光和温暖空气中渐渐展现出的色泽与芬芳。这里的“春光染”、“日气侵”,不仅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对茶叶的滋润,也让人感受到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的美好情景。
诗歌接下来的“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两句,则是由采茶的情境转向对友人的思念和敬意。这里“试尝”表明诗人细心品味着这来自远方的茶叶,而“封进定恩深”,则透露出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情谊。
最后,“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两句,更是将这种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推向了高潮。这里的“芳贻千里外”,意味着这份思念穿越距离,而“怡怡太府吟”,则表现出诗人在远离家乡时,依然能够通过这种美好的茶香和自然情景来寻找到一丝慰藉。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日采茶图景,更蕴含着对友人的深情思念以及对自然之美无尽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