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形式:七言律诗押[支]韵翻译
连日雨后,空林中炊烟升腾缓慢,烧火做饭,送食到东边的田地。广阔平坦的水田上白鹭翩飞,茂密的夏木中黄鹂婉转歌唱。在山中静修观察早晨的木槿花,松树下过着清淡的斋戒生活,采摘带露的葵叶。乡间的老人已与人无争,海鸥为何还要疑惑我对它的诚意呢?注释
积雨:连绵的雨水。空林:没有人的树林。烟火迟:指炊烟缓缓升起,形象描绘雨后湿气重,烟雾缭绕的情景。蒸藜炊黍:藜是野菜,黍是黄米,这里指做饭。饷东菑:菑是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指送饭到东边耕作的地方。漠漠:形容广阔无边的样子。夏木:夏天的树木。啭:鸟鸣声。朝槿:朝开暮落的木槿花,象征短暂。清斋:素食,指过着清静的隐居生活。野老:乡间的老者。争席罢:比喻与人争斗的心境已经平息。海鸥何事更相疑:借用鸥鸟寓言,表示自己无心机,希望海鸥不必疑虑。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田园风光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积雨空林烟火迟"一句,设定了一个在连绵细雨中的乡村环境,空寂的林中只有炊烟袅袅升起,显得分外迟缓,这不仅描画出景象,更传递了一种时间静止、世事淡远的氛围。
"蒸藜炊黍饷东菑"则是对农村生活细节的刻画,通过对粮食烹制过程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乡土生活的熟悉和热爱。这里的“东菑”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方向,但在此也增添了一种生动感。
接下来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两句,通过对水田、白鹭和夏日树木与黄鹂鸣叫的描绘,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诗人用“漠漠”、“阴阴”等字眼来渲染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份恬淡中。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两句,则是对诗人隐居生活的写照。这里“朝槿”、“露葵”都是细腻之笔,它们不仅描绘了物象,更通过植物形象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一种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的心境。
最后,“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两句,似乎在描述一个场景:乡间的老者与他人争夺座位而结束,而海边的海鸥则显得有些多余,仿佛在询问为什么还要互相猜疑。这里“罢”字用得恰到好处,表明了一种事情的自然终结。而“更相疑”四字,则透露出诗人对世间纷争的一种超然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活片段的铺陈,构建了一个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田园世界。诗人以其特有的笔法,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自然景象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