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节结徒侣,速征赴龙城。
单于近突围,烽燧屡夜惊。
长弓挽满月,剑华霜雪明。
远道百草殒,峭觉寒风生。
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
回首家不见,候雁空中鸣。
笳奏遝以哀,肃肃趣严程。
寄语塞外胡,拥骑休横行。
形式:古风押[庚]韵翻译
缓行集结伙伴,快速奔赴龙城.敌酋逼近边疆,烽火连夜惊扰.强弓拉满如月,剑光如霜雪明亮.长途跋涉草木凋零,陡然感到寒风刺骨.风寒刺骨几乎穿透肌肤,无奈衣裳单薄.回首家中已无影,只有雁鸣空中.胡笳声悲哀连绵,队伍严肃地赶路.告诉边关胡人,骑马勿再肆意妄为.注释
弭节:缓行,控制节奏。徒侣:同伴,队伍。龙城:古代边防重镇,此处指战场。突围:突破包围。烽燧:古代传递军情的烽火。长弓:大型弓。剑华:剑光。峭觉:陡然感到。砭肌:刺入肌肤。候雁:迁徙的大雁。遝:连续不断。肃肃:严肃的样子。塞外胡:指北方游牧民族。横行:任意妄为。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战争和士兵生活的诗歌,充满了对战事的深刻体验和对家国的无限思念。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鲜明的情感,展现了边疆军人的艰苦生活和坚韧不拔的斗志。
“弭节结徒侣,速征赴龙城。”开篇即刻画出紧急的战备场景,士兵们迅速集合,准备奔赴前线,这种紧迫感和动员的氛围立即将读者带入战争的严峻环境。
“单于近突围,烽燧屡夜惊。”这是对敌我双方激战场面的描绘,“单于”指的是北方民族,“烽燧”则是古代边塞传递警报的方式,这里表达了战争的紧张和频繁的警报惊吓。
“长弓挽满月,剑华霜雪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边疆的严寒和士兵们的坚守。弓与剑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既是对战斗准备的展示,也反映了战士们即便在严寒中也保持着警觉。
“远道百草殒,峭觉寒风生。”这里表现出边塞的荒凉和孤寂,以及士兵们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远方的小路上,草木凋零,这种景象加深了诗中关于战争与自然的对比。
“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这几句则直接表达了士兵在严寒中的身体感受和心理状态。他们虽然穿着单薄,但依然坚持岗位,这种硬汉形象彰显了边塞军人的不屈不挠。
“回首家不见,候雁空中鸣。”诗人转而表达对家乡的思念,通过“候雁”这一意象,传递出远离家园、孤独守望的情绪。
“笳奏遝以哀,肃肃趣严程。”这里则是士兵们在边塞上演奏军乐,以此来表达他们对战事的悲凉和对前线的敬畏。军乐声中带着哀伤,反映了士兵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寄语塞外胡,拥骑休横行。”最后几句则是诗人对于边疆民族的友好之意,以及期望和平而非战乱的愿景。通过这种表达,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战争的反思以及他所持有的和平理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鲜明的画面,展现了边塞军人的生活和战斗,以及诗人自己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它不仅是对士兵生活的一种描写,更是一曲深情的边塞行军之歌。